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17世紀中后期,萬帕諾亞格部落酋長梅塔卡姆(英國人稱“菲利普”)領導北美原住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這場被稱為“菲利普王之戰”的沖突,是歐洲人登陸北美后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本書突破傳統戰爭史以男性將領和土地爭奪為核心的敘事框架,通過三重邊緣視角重敘了這段歷史:被主流歷史潦草帶過的印第安女領袖的權威與行動如何挑戰殖民者對性別秩序的想象?自小在哈佛教授西方教育的土著翻譯官詹姆斯·普萊特是跨文化的傳播使者還是部落的叛徒?被俘的清教徒女性瑪麗·羅蘭森的日記如何顛覆了殖民敘事與個人的性別認同焦慮?這場基督教文明與印第安文明之戰,不僅展現了雙方在土地觀、法律觀、性別觀、世界觀中的沖突,也刻畫出身處其中的個體在雙重文化認同中的焦慮與撕扯。
麗莎·布魯克斯(Lisa Brooks)于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后曾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任教,現為美國私立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英文系美國研究教授;專注于研究比較美國文學與印第安文學,以此審視“新英格蘭殖民地”與“美國”之間的關聯與空間;曾出版《普通的瓦罐:在東北部復原土著人的空間》(The Common Pot:The Recovery of Native Space in the Northeast)、《親愛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戰的新敘事》(Our Beloved Kin:A New History of King Philip’s War),皆致力于書寫及挖掘17世紀北美大陸東北部印第安人的歷史,并在學術界、出版界、媒體界獲得諸多獎項。
譯者簡介:
趙辛陽,武漢大學獲世界史博士學位,現為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美國史和西方古典學;譯有《美國革命: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史》《血腥之所:國會中的暴力與美國內戰起源》。
張遠,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學與區域國別學。
簡明目錄:
導言
前言 卡斯科克,和平之地
第一部分 維塔穆和詹姆斯·普萊特:交換、外交和剝削
第一章 納姆普,“我們摯愛的女族人——波卡塞特的女酋長:紐帶、行動和契約”
第二章 哈佛印第安學院的文人學者和美國文學阿爾岡琴語的溯源
插曲 納沙威:尼普穆克人地區,1643—1674年
第二部分 并非單一起因的故事:戰爭爆發的多重視角
第三章 女王的權利和貴格會的親屬關系
第四章 風暴來臨
第五章 普萊特的反抗:俘虜詹姆斯·普萊特的敘事
第三部分 殖民遏制與印第安親屬網絡:俘虜、殖民抵抗與印第安聯盟版圖在擴張
第六章 一路向北:1675年9月至1676年1月
插曲 1671年1月,“我的孩子們在這里,我會留下來”,梅尼梅西特
第七章 俘虜的悲歌:重新詮釋羅蘭森的敘事
第四部分 和平之地與戰爭的終結
第八章 解除被封印的戰爭終局
第九章 北部前線:超越替代性敘事
注釋
參考文獻
圖
索引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東方出版中心 |
| ISBN | 9787547325193 |
| 條碼 | 9787547325193 |
| 編者 | [美]麗莎·布魯克斯(LisaBrooks) 著 趙辛陽 張遠 譯 |
| 譯者 | 張遠,趙辛陽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 開本 | 其他 |
| 裝幀 | 精裝 |
| 頁數 | 636 |
| 字數 | 380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