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這本書不僅關注1517年在維滕貝格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開啟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更是試圖呈現這個時間節點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 年及其前后發生了什么?當時有哪些重要人物?世俗與宗教的格局如何?當時的貴族與普通民眾生存狀況如何?人們是如何思考的,他們如何解釋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他們的行為產生了怎樣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為影響深遠的決定性時刻?
洪堡大學教授、早期歐洲史專家席林的論述對象在世俗與宗教、經濟與軍事、社會與心理、思想與物質之間穿梭,帶領我們進入1517年所處的世界——從德法西意的歐陸、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到明朝中國、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感受這個時代的權力格局與生存狀況,貨物與財富的流動,思想的動態與新的發明發現,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心態與認知。
在這一時刻,政治上,近代歐洲國家的權力格局正式形成、政治組織形式逐漸產生;快速變化的現實世界促使人們對于社會和良治有了新的思考;人們的認知仍然籠罩在宗教和超自然的理解之中;宗教改革開啟的教派分立即將打破傳統社會結構,醞釀一個多世紀的動蕩與沖突,歐洲社會也將走向多元化和世俗化;外部世界的刺激開拓了歐洲人的視野,并將推動歐洲內部的變革。
在多重線索的意義上,現代世界由1517年開啟。這本書語言流暢、敘述生動,為讀者們還原了一個變革破曉時的世界。
序 幕
前 言 1517——重新審視劃時代的一年
第一章 兩個世界性帝國和第三羅馬呼之欲出,反壓迫反獨裁的風暴正在形成
一、卡斯蒂利亞之秋:西班牙王位更迭,哈布斯堡家族覬覦基督教世界霸權
二、早期現代君主國的形成和民眾對新約束的不滿
三、奧斯曼春天——決勝尼羅河、阿拉伯半島和北非海岸
四、通向另一個歐洲的勇敢旅途——經波蘭、立陶宛到莫斯科
第二章 以和平與貨幣穩定之名
一、近代和平日益承壓——在政權與王朝博弈中發出和平的控訴
二、來自“世界最偏遠的角落”的哥白尼貨幣價值理論
第三章 歐洲和更遠的世界
一、舊世界和新世界
二、葡萄牙印度公司和通往中國的道路
三、1517年3月,尤卡坦島上的西班牙人——初遇美洲高等文明
第四章 文藝復興和世界新知
一、“印度古里”與犀牛奧德賽——歐洲與海外
二、古典影響下的文化覺醒
三、不同時代的同時性和歐洲中部騎士的人文主義
四、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
第五章 集體恐懼與渴望安全
一、奇跡、魔力、女巫和魔鬼
二、猶太人和穆斯林威脅基督教“純潔性”
第六章 羅馬教皇——意大利的君主,普世的教宗
一、降福于羅馬和世界:美第奇教皇治下的羅馬
二、從頭到腳全面改革基督教會
三、旨在對抗奧斯曼人進攻的歐洲和平
四、文藝復興的輝煌和圣彼得的廢墟
五、1517——美第奇教皇的一年
第七章 維滕貝格的修士——文明邊緣地帶升起新教的朝霞
一、1517年的維滕貝格——“文明邊緣地帶”的覺醒
二、奧古斯丁會修士和德國對永恒救贖的恐懼
三、10月31日——向教會高層呈遞探尋真理的《九十五條論綱》
四、新教改革,而非徒勞輕率的教會批判
結 語 1517——作為近代開端的奇跡之年?
附 錄
注釋
出處與文獻
圖片來源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08191181 |
| 條碼 | 9787208191181 |
| 編者 | (德)海因茨·席林(Heinz Schilling) 著 王雙 譯 |
| 譯者 | 王雙 |
| 出版年月 | 2025-01-01 00:00:00.0 |
| 開本 | 32開 |
| 裝幀 | 精裝 |
| 頁數 | 376 |
| 字數 | 270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