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中醫診病治病入門六講》將中醫四診法進行了詳細的分解,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各設一章,一條條地列舉癥狀,深入剖析背后的病因、病性、病位等,從而得到準確的診斷結果。第五講專門對辨證進行了詳細分析,重點介紹了八綱辨證、六淫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和臟腑辨證。每一種辨證都分條詳列了證型,具體到每一種癥狀表現,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疾病可能的發展趨勢。第六講對16種常見的病癥行了細致的辨證分析,列舉了近100種證型,通過典型癥狀表現,分析其病因病機,并給出了治療原則和代表方藥,讀者在臨診時可以對照揣摩,不會斷提升診斷的準確度。
全國名老中醫推薦!用大量圖表將中醫四診、辨證、診病治病理等講明白,讓讀者讀得懂、學得會。
王桂茂
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
上海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講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第四批后備業務專家。
第一講 大部分疾病都寫在臉上——望診
全身望診 002
望神 002
望色 004
望形體 008
望姿態 010
局部望診 013
望頭面 013
望五官 016
望頸項 023
望軀體 025
望四肢 028
望二陰 029
望皮膚 032
望排出物 037
望痰涎 037
望嘔吐物. 038
望小兒指紋 040
食指脈絡三關定位 040
小兒正常指紋 040
指紋變化與疾病反映 040
望舌 042
臟腑在舌面上的分布 042
舌診的意義 042
舌診的方法 044
舌診的注意事項 044
舌診的影響因素 046
舌診看什么 046
望舌質 047
望舌苔 050
附1:常見舌象及臨床意義 054
附2:幾種危重、難治的舌象 055
第二講 聲音和氣味透露健康的密碼——聞診
聽聲音 058
聽發聲 058
聽語言 060
聽呼吸 061
聽咳嗽 062
聽嘔吐 063
聽呃逆 064
聽噯氣 064
聽太息 065
聽噴嚏 065
聽腸鳴 066
嗅氣味 067
嗅病體之氣 067
嗅病室之氣 069
第三講 病情聊出來——問診
問一般情況 072
問主訴 073
問個人生活史 074
問病史 075
問現在癥狀 077
問寒熱 077
問汗 079
問疼痛 080
問頭身胸腹不適 087
問耳目 090
問睡眠 093
問飲食口味 094
問二便 098
問經帶 105
問小兒 108
第四講 五臟六腑問題“手到擒來”——切診
脈診 112
脈象形成的原理 112
脈診的部位 112
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14
脈象要素 118
平脈特征 119
28 種常見脈象 121
相似脈的鑒別 136
常見相兼脈與主病 139
診婦人脈 140
診小兒脈 141
按診 142
第五講 辨證施治
癥、證、病的區別 144
八綱辨證 144
陰陽辨證 146
表里辨證 148
寒熱辨證 150
虛實辨證 152
六淫辨證 154
氣血津液辨證 155
氣病辨證 155
血病辨證 156
津液病辨證 157
氣血同病辨證 158
臟腑辨證 159
心與小腸病辨證 159
肺與大腸病辨證 165
脾與胃病辨證 172
肝與膽病辨證 178
腎與膀胱病辨證 184
臟腑兼病辨證 187
第六講 常見病證辨證與治療
感冒 196
怕冷無汗是風寒感冒 196
發熱頭脹流黃涕是風熱感冒 197
頭重惡心是暑濕感冒 197
咳嗽 198
咳痰稀白是風寒襲肺 198
干咳口鼻干燥是風燥傷肺 199
氣粗咳黃痰是風熱犯肺 199
痰黏成塊是痰濕蘊肺 199
氣喘息促是痰熱郁肺 200
咽干口苦是肝火犯肺 200
干咳短促潮熱是肺陰虧耗 200
頭痛 201
拘緊畏寒是風寒頭痛 201
頭脹痛面紅目赤是風熱頭痛 202
頭痛如裹肢體困重是風濕頭痛 202
脹痛眩暈易怒是肝陽頭痛 202
頭痛心悸是血虛頭痛 203
倦怠乏力是氣虛頭痛 203
胸悶惡心是痰濁頭痛 203
頭痛耳鳴是腎虛頭痛 204
痛如錐刺是瘀血頭痛 204
失眠 205
頭暈急躁是肝火擾心 205
心煩噯氣是痰熱擾心 205
多夢易醒健忘是心脾兩虛 206
噩夢易驚是心膽氣虛 206
耳鳴腰酸是心腎不交 206
胃痛 207
拘急冷痛是寒邪客胃 207
脹滿拒按是飲食傷胃 207
脹竄胸悶是肝氣犯胃 208
灼痛煩躁是肝胃郁熱 208
灼熱納呆惡心是濕熱中阻 208
刺痛拒按是瘀血停滯 209
隱痛、得食則緩是脾胃虛寒 209
口干、饑不欲食是胃陰不足 209
嘔吐 210
伴惡寒發熱是外邪犯胃 210
嘔吐酸腐是飲食停滯 211
嘔吐清水是痰飲內阻 211
干嘔噯氣是肝氣犯胃 212
伴四肢不溫是脾胃虛寒 212
嘔吐反復發作是胃陰不足 212
腹痛 213
得溫痛減是寒邪內阻 213
煩渴潮熱是濕熱壅滯 214
噯腐吞酸是飲食積滯 214
畏寒乏力是中虛臟寒 214
竄痛噯氣則舒是肝郁氣滯 215
痛如針刺是瘀血內停 215
泄瀉 216
進油膩則溏是脾胃虛弱 216
情緒影響是肝氣乘脾. 217
黎明前泄瀉是腎陽虛衰 217
腹痛腸鳴是寒濕內盛 217
瀉時肛門灼熱是濕熱中阻 218
腹脹瀉后痛減、噯腐酸臭是食滯腸胃 218
便秘 219
腹脹腸鳴是氣機郁滯 219
口干面紅心煩是腸胃積熱 220
腹痛脹滿拒按是陰寒積滯 220
汗出短氣是氣虛秘 220
頭暈目眩面無華是血虛秘 221
頭暈耳鳴消瘦是陰虛秘 221
冷痛四肢不溫是陽虛秘 221
脅痛 222
竄痛胸悶是肝郁氣滯 222
脅肋灼痛是肝膽濕熱 222
刺痛拒按是瘀血阻絡 223
隱痛不休是肝絡失養 223
眩暈 224
耳鳴頭脹痛是肝陽上亢 224
頭重胸悶惡心是痰濕上蒙 224
頭痛面紫暗是瘀血阻竅 225
神疲自汗是氣血虧虛 225
腰酸膝軟是肝腎陰虛 225
郁病 226
胸悶脅痛是肝氣郁結 226
口苦頭痛目赤是氣郁化火 227
喉中如有異物是痰氣郁結 227
失眠健忘是心脾兩虛 227
精神恍惚是心神失養 228
腰膝酸軟是心腎陰虛 228
消渴 229
口渴引飲是肺熱津傷 229
多食易饑是胃熱熾盛 229
便溏體瘦是氣陰虧虛 230
腰膝酸軟是腎陰虧虛 230
飲一溲一是陰陽兩虛 230
肥胖 231
消谷善饑是胃熱火郁 231
身體沉重困倦是痰濕內盛 232
面晦唇暗懶動是氣血瘀滯 232
神疲肢腫是脾虛不運 233
四肢不溫喜熱飲是脾腎陽虛 233
痹病 234
遇寒加重善游走是風寒濕痹 234
局部灼熱紅腫是風濕熱痹 235
關節肌肉刺痛是痰瘀痹阻 235
腰膝酸軟是肝腎虛痹 236
疼痛時輕時重是氣血虛痹 236
灼熱腫痛是寒熱錯雜 237
腰痛 238
冷痛重著是寒濕 238
身體困重是濕熱 238
刺痛拒按是瘀血 239
隱痛無力是腎虛 239
參考文獻 240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485267 |
| 條碼 | 9787122485267 |
| 編者 | 王桂茂 主編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240 |
| 字數 | 250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紙張 | 一般膠版紙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