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隨著教育強國戰略的推進,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成為要求。校長負責制是落實這一要求的關鍵制度安排,對于構建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激發辦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該制度是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治保證,通過明確校長的權責分工,能夠確保教育方向的正確性,促進教育治理的規范化與教育教學的創新性。同時,這一制度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能夠強化學校、教師與社會各方的育人合力。
在研究路徑上,本研究將從歷史沿革、核心要義、邏輯體系、實踐調查與優化實施等多維度展開。通過梳理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歷史脈絡,分析其在不同階段的演變與調整,揭示制度發展的內在邏輯。同時,深入剖析校長負責制的概念內涵、特點與價值導向,探討其與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內在聯系。此外,通過實踐調查,總結政策實施的成效與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為完善制度體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綜合運用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將歷史研究與現實分析相結合,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深入探討校長負責制,為新時代中小學校治理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本書以國家教育政策為導向,結合一線學校實際落實情況,系統分析《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這一制度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重要性與實踐路徑。旨在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路徑,推動新時代中小學校領導體制在中小學校的有效落地,提升學校治理效能,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書以國家教育政策為導向,結合一線中小學校政策落實情況,系統分析了新時代中小學校領導體制變革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重要性與實踐路徑。一方面,闡述了第八次變革的歷史沿革、核心要義及邏輯體系,為讀者提供了的理論支撐。同時,通過實證研究與案例分析,揭示了該制度在各地的實施成效與面臨的挑戰,如思想認識偏頗、制度銜接不暢等問題。另一方面,深入探討了優化實施該制度的策略,包括加強隊伍建設和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教育和培訓指導、注重改革試點和經驗推廣、完善制度規范和保障機制,以及建立評價體系和督導機制等,旨在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路徑,推動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第八次變革在中小學校的有效落地,提升學校治理效能,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學校黨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政策與管理、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領域的研究。近年來,在《江蘇高教》《中國特殊教育》《中小學管理》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及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課題10余項,曾多次獲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年度決策服務特等獎、一等獎及重大貢獻獎。
目錄
第一章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時代意蘊 001
第一節 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002
一、新征程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領導的必然要求 003
二、新偉業全面構建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的現實需要 005
三、新時代全面激發中小學校辦學活力的重要舉措 006
第二節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治保證 009
一、確立基礎教育發展方向,堅決落實“五育融合” 009
二、構建基礎教育治理體系,提升依法執教水平 010
三、持續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優質均衡發展 013
四、加快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 015
第三節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客觀要求 017
一、確保教育方向的正確性 017
二、促進教育治理的規范化 019
三、推動教育教學的創新性 021
四、保障教育資源的均衡性 023
五、強化教師隊伍的專業性 026
第四節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 029
一、發揮學校立德樹人主陣地作用,構建全面育人體系 029
二、強化教師立德樹人主導性作用,提升教師育人能力 031
三、健全完善立德樹人工作新格局,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034
第五節 加快中小學校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制度保障 037
一、推進中小學校治理現代化 037
二、完善現代學校治理結構 039
三、加強學校章程建設 041
第二章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研究進展 045
第一節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研究設計 046
一、數據回顧 046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047
第二節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研究現狀 047
一、研究關注度呈現曲折不穩后迅速上升趨勢 047
二、研究尚未形成專門的核心作者群 049
第三節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研究熱點 051
一、內涵研究 055
二、價值研究 057
三、現實研究 059
四、路徑研究 060
第四節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研究結論及展望 062
一、政策視角研究 063
二、制度體系研究 064
三、成效評價研究 065
第三章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歷史沿革 067
第一節 多源流視域學校領導體制適切性分析 069
第二節 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脈絡剖析 070
一、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初步探索(1912年~1948年) 071
二、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逐步調整(1949年~1984年) 074
三、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形成與發展(1985年~2015年) 077
四、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成熟與穩定(2016年~2021年) 079
五、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日臻完善(2022年至今) 079
第三節 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多維透視 081
一、問題源流:黨政群關系的博弈 081
二、政治源流:國家教育戰略方針 084
三、政策源流:政策共同體的表達 086
四、政策之窗:三源流耦合的自然結果 089
第四節 中小學校領導體制的路向勾勒 091
一、政治引領:穩固黨的領導核心 091
二、法治根基:奠定依法治理基礎 092
三、協同治理:踐行民主集中原則 093
四、監督保障:實施標本兼治策略 094
第四章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核心要義 097
第一節 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概念與內涵 098
一、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概念界定 098
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內涵分析 099
三、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時代內涵 103
第二節 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時代特征 104
一、進一步加強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 104
二、更加明確黨組織與校長權責分工 105
第三節 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發展邏輯 106
一、制度根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106
二、價值導向:辦人民滿意教育 107
三、機制創新:協同治理內在機理 108
第五章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邏輯體系 113
第一節 集體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114
一、集體主義的歷史淵源 114
二、集體主義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115
三、集體主義與學校管理的內在聯系 116
第二節 集體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117
一、集體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地位 117
二、集體領導的理論優勢 118
三、集體領導與校長負責制的結合 119
第三節 集體領導力是中國式教育治理的實踐要求 120
一、黨組織領導與校長負責制的實踐背景 120
二、集體領導力在教育治理中的實際應用 121
三、集體領導力提升教育質量的實踐路徑 122
第六章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實踐調查 125
第一節 政策實施的成效揭示 126
一、推動了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 127
二、各級制度體系建設正在持續建立健全 141
三、黨建納入學校章程得到有效落實 152
四、中小學校黨建品牌特色不斷強化塑造 160
第二節 政策實施的問題分析 167
一、思想認識中的偏頗 167
二、政策體系中的困境 173
三、關系結構中的錯位 180
四、實踐推進中的阻滯 182
第七章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優化實施 193
第一節 加強隊伍建設和組織領導 194
一、選好配強班子隊伍 194
二、加強基層隊伍建設 195
三、壓實各級黨組織責任 196
第二節 強化宣傳教育和培訓指導 197
一、認真做好宣傳工作 197
二、舉行專題學習培訓 198
三、完善培訓制度體系 199
第三節 注重改革試點和經驗推廣 201
一、遴選試點學校 201
二、開展跟蹤指導 202
三、借鑒推廣經驗 204
第四節 完善制度規范和保障機制 205
一、確保規制性要素:做到新舊政策文件與法律法規保持
“前后銜接”的一致性 205
二、完善規范性要素:不同位階規章機制之間內容
“上下配套”的互嵌性 206
三、提升文化—認知性要素:不同層面基礎保障之間功能
“左右聯動”的互補和銜接 210
第五節 建立評價體系和督導機制 211
一、開展監測研究 211
二、制定評價標準 212
三、注重動態跟蹤 214
四、落實督導評估 215
參考文獻 217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684820 |
| 條碼 | 9787115684820 |
| 編者 | 金維民 著 |
| 譯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1-01 00:00:00.0 |
| 開本 | 16開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226 |
| 字數 |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紙張 |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